江颖
熟悉又陌生的水世界
从结构上来说,水是非常柔软的物质,但在科学上它是非常难啃的一块骨头。
刘勇
走出地球孤岛
没有人会一直生活在摇篮里,人类总有一天要冲出地球,走向太空。
高爽
天文学的困境和求生欲
天文学家的终极武器便是不断突破想象力,不断探索宇宙奥秘。
陈海滢
科学摄影—探索世界的新方法
一定要去南极北极才能拍到震撼人心的照片吗?科学摄影师陈海滢有不一样的看法。自然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即使拍摄对象是我们熟悉的长安街、香山和月亮,通过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计算,同样可以拍到动人心魄照片。陈老师以天文摄影为例,向全场听众分享了干货慢慢的科学摄影技巧。
罗会仟
量子的爱情你不懂
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那就是量子纠缠!处于量子纠缠的两个物体,就像情人节一对深深相爱的恋人,彼此心灵相通,远在天边却时时思念并无形地连着彼此。不仅如此,量子纠缠所带来的量子密码,就像恋人之间的心领神会的悄悄话……
欧阳自远院士
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计划
中国有能力飞得更远,我们也应该飞得更远。
王强
雪域精灵
我们必须全面了解这片区域的植物,必须对它们进行最好的保护。
耿华军
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身为中国人,我们可能并没有那么充分地认识到中国之美
阮光锋
甜蜜的烦恼
在控油的同时要注意控糖,在控糖的同时也要控制脂肪
周芳
水下也有一个中国
将近80T的超高清影像素材浓缩成了180分钟的中国水下故事。
谢伟
鲸落
有人说“鲸落是鲸对大海最后的温柔”,这体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之美。
徐天添
微型血管机器人
如果我们能够吞下一个外科医生,那么很多复杂的手术可以变得很有趣、很简单
甘照宇
躁郁症的双面人生
双相‘躁郁症’青少年发病较多见,15-19岁是发病高峰期,
李哲
身体为什么会疼痛?
如果你因为一些不良的姿势引起的慢痛,应该怎么做呢?
黄艳
无意识,海面下的冰山
每时每刻,我们都是通过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还有皮肤,收集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但是我们意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朱立平
守护亚洲水塔
青藏高原在整个亚洲起到了水源汇聚和分发的功能,因此我们称它为亚洲水塔。
饶伟
液态金属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相互关联的。正是由于团队长期对液态金属工作的坚持,长期对它背后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积累,从冷门做到热门,才有了很多意外的收获。
张莉俊
花儿传粉的策略
植物来到世界上是有任务的,它必须繁衍后代,让它的种族兴旺,所以很多花就会想方设法地接受花粉。
王元卓
创造力的培养
有一个科学家爸爸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会经常被带到实验室吗?会有做不完的作业吗?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王元卓揭秘了科学家与女儿的日常,做风筝、剪窗花、画葫芦、做机器人,看似简单的的玩闹其实是在培养小朋友的创新意识。
李浩林
捕鱼达人养成记
你抓过鱼吗?你知道鱼怎么辨别公母吗?来自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李浩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捕鱼达人,拥有多年野外考察经历的他介绍了水米子、裂腹鱼有趣的生活习性,幽默地讲述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小故事,李老师强调,探索中遇到障碍时,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大门必定会敞开。
王育人
科学、技术与人的选择
技术、科学的进步都是点滴积累的。在科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关注点滴的进步,这些进步是普通的科学研究者做出来的,那些坐冷板凳的人做出来的。
王功
到太空里去开工厂
在轨制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太空3D打印能否助力人类走向更远的深空?
唐丹玲
风从海上来
利用了卫星遥感这个平台和新的技术来做台风的海洋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我们可以研究从微小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到巨大的台风,终于将大海的蓝色与天空的蓝色结合在一起。
成里京
海洋,地球的储热罐及火药桶?
海洋,特别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到底是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到底是储热罐还是火药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