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军
我经历的那些冷故事
虽然氦液化100年前就实现了,但是大规模制造仍然困难重重...
余山
当AI遇见脑科学
人工智能正在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人脑,并改善人类脑健康。
黎建辉
科研背后那张网
没有互联网的野外台站能不能实时传输数据?大科学装置产生的大量数据,能不能高效率分发调度?通过指标分析工具也可以开展SDGs评估?这一张“网”和这一朵“云”,对于科研工作者竟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
田丰
让互联网无处不在
用低成本高可靠的空间网络单机,能不能搭建我们的卫星互联网?科学家们借鉴了互联网快速迭代的思维,成立了创新X系列卫星发射任务,在未来,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有可能让我们的信号无处不在…
张敬杰
与玻璃球相伴三十年
一种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小球,竟然能成为万米载人潜水器的浮力材料?科学家们经过30年的反复研究和实验,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条件,在保证潜水器安全的前提下成功解决了国产化问题…
董侠
一双跑鞋背后的故事
作为制鞋大国,我们生产高端跑鞋时需要的“明星材料”却完全依赖进口。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长碳链聚酰胺,不光让生产出来的跑鞋回弹率更高,甚至能用在航空、生命健康等领域…
李然
在CSST时代绘制宇宙暗物质地图
暗物质地图是一种显示宇宙中暗物质分布的图表。暗物质是一种不发光、不反射光线的物质。
高兴
高兴:让星星亮起来
作为业余天文爱好者,他发现彗星的过程非常有趣,不光要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拼网速、靠手速。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可以远程控制的天文台,在这里,一共发现了3颗彗星、11颗永久行星和3颗近地小行星。
曲静
曲静:我们都有超能力
自愈因子通过相互作用和调节,共同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和自我修复能力。
李伟
李伟:给基因做手术
基因工程是一项强大的技术,能够推动科学进步,但同时要确保其应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杜梦然
载人深潜视野下的深海秘境
深渊到底是生命的禁区,还是绿洲的起源之地?为了寻找地球生命的极限,科学家们乘坐载人潜水器,前往深海秘境一探究竟。在严酷无比的环境中,这些生物竟然演化出了百毒不侵的“保命技巧”…
史晓宁
如何“拼火箭”上太空?
在“力箭一号”研制之初,科学家就确定了“大吨位、低成本、智能化、创新性”四个定位。为了让“众筹”卫星尽快登上太空,我们先解决了燃料和地面实验的问题,又做出了新型的气动分离系统…
张爽娜
原来,你是这样的北斗
我国有北斗卫星系统,那么为什么有了GPS等等定位系统,我们还需要建立自己的北斗?北斗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将来可能做到哪些?
杨天明
探索大脑复杂决策机制
我们的大脑如何综合各种复杂的因素,最终得出理想的答案?科学家花费一年的时间,教会猕猴玩游戏,最终发现了大脑决策的层级关系…
周亚金
网络安全大闯关
早期,第三方移动应用商店中,频繁存在着许多恶意应用,科学家们积累了大量样本,无偿贡献给了世界各地机构。随后,他们又开始检测市面上的常见手机,是否存在着安全的漏洞,对恶意扣费和电信诈骗行为进行“精准打击”…
陈海波
构建万物智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在万物智联时代,操作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他专注操作系统的科研,提出了原创操作系统的关键方法,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原创操作系统,最终改变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少魂”面貌…
邵峰
细胞焦亡、炎症和肿瘤免疫
细胞焦亡本质上是促炎性的细胞死亡,当天然免疫系统识别到了外界或内界的异常,就会发挥活化机制,起到保护作用。利用细胞焦亡,科学家或许能实现定点“炸掉”肿瘤…
魏微
打造X射线科学相机
当2025年正式建成高能光源,我们自己设计的X射线探测器将用于光源线站上。这套国产的X光探测器系统不仅能够节省几个亿的科研成本,还可以应用于医学、工业探测等前沿领域…
梅宏
网构软件,面向互联网计算的软件新范型
软件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重新定义物理基础设施。当网构软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时,科学家实现了按需开放的互操作,在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李飞
一“压”就来电的智能材料
在不确定中选择坚持,沉淀十几年,他研制出了一系列具有高压电性能的材料,推动了我国在高性能压电材料领域的科技进步,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而我们可能想不到,这些一“压”就来电的智能材料,其实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王一波
挑战零碳电力
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季节性,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中,开关开断会产生脉冲波,遇到微型电网就容易发生共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全新的技术方案…
朱俊强
打造先进无人机的“心脏”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无人机的心脏”,对此科学家开展了系统性的创造工作,除却能够实现超音速飞行的轻型涡喷发动机,还有可以做到低能耗高升限的轻型涡扇发动机,更是申请了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第一个“大科学装置”…
宋晓光
大块头有大智慧
我们中国,在太空里有一所自己的“房子”,就是天宫空间站,它既可以作为航天员的安身之所,也可以作为高科技的“办公室”。
陈润生
生物大数据与AI大模型
随着人工智能进入了“大模型时代”,我们能否将它利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目前,除了科学家把电子病历和影像学的组学数据输入大模型,还有人用大模型驱动手术机器人,在未来可能代替外科医生进行手术…